這就是我朋友對我穿著adidas Quickforce 7第一次上場打球的評價。我很希望他指的是我魔鬼的步伐快得讓他看不清,不過他很快就接上了一句,“你的鞋炫得啊跟風火輪一樣,眼睛都快睜不開。”
耀眼,看來就是這雙鞋給人的第一印象。

確實,通體橙紅的配色,就算穿的人不是林丹,也足夠搶眼了。誠然adidas還提供了天藍色和白色的低調選擇,但這火焰焰心一般的色彩,才更足以謳歌一下青春吧。流線型設計的鞋子,有一種跑車般的速度感——鞋側面的有adidas標誌性的三道杠,銀色反光材質,就如車燈。穿著它,飛火流星,赤兔過隙,和友人一同打球,揮灑着汗水。青春,就這麼在一步一步的移動,擊球中消失了。

下面進入正題,這一次,我會先根據球鞋的細節和科技,解讀出整雙鞋的設計意圖和可能達到的效果,讓各位能更好地理解、體會這一雙鞋。
首先看看很令人在意的鞋底設計。


從側面來看鞋底胖就好像有五隻手指緊緊地抓在地上一樣。小小的鞋底面積上使用了多種不同的底紋,除了五指,最讓人在意的就是前掌部位的圓環型底紋——強迫症如我者,或許有一種踩在了“發力點”的舒暢感,起跳發力的時候正好踩中圓心!豈不快哉。這些底紋也有一個名字,叫Motion guiding system,簡單的來說就是針對羽毛球的步伐特點,在鞋底不同部位用了不同的材料和底紋。前掌的圓環型很好理解,更適合啟動時瞬間的發力,而側面的爪型底紋,自然就是應對側向移動、急停急轉的;鞋底內側灰色部分則是ADIWEAR這種高耐磨材料,減少拖步帶來的磨損;前掌大部分採用Top Grip橡膠,提升抓地力;鞋跟也是設計得複雜,圓形適合各方向移動,而最根部的15度傾斜設計配合減速帶一般的底紋,讓前踏步伐的制動更加安心穩定。總的來說,每一種底紋的設計意圖都很好理解,僅僅是目測也覺得相當合理。



POWER BAND
再看鞋面。Quickforce 7的鞋面是由3塊皮面構成的,除了鞋舌外沒有任何網眼布。這種設計毋庸置疑能提供極佳的包裹性,付出的代價自然是只能依靠皮面上少量的透氣孔透氣。鑒於羽毛球運動有很多變向,腳會在鞋子裡左突右進,包裹不好很容易帶來指甲淤血,因此我個人是寧願犧牲掉透氣性,也不願放棄包裹以致讓自己的指甲發黑。顯然,adidas也考慮到了這一點,還考慮得更為周詳:球鞋側面使用了一種名為POWER BAND/力量繃帶的設計,如同汽車安全帶一般固定住腳掌,防止腳掌在移動時因為慣性而前後滑動,避免腳趾和鞋頭的撞擊;再結合襪套式鞋舌,可以說此鞋在包裹設計上是不遺餘力。腳後跟除了有嵌入TPU以提供穩定支撐的HEEL STABILIZER之外,還在裡襯使用了特殊的防滑材料,防止腳後跟上下滑動。鞋面內側容易磨破的地方覆蓋了一層透明的ADITUFF,厚約1毫米,雖然是有彈性的材質,但用指甲硬戳並不會留下印痕——可惜我步伐比較輕,基本上無法在實戰中測試它的耐磨性。



最後看鞋的內部。這一次adidas依然使用了ADIPRENE在後跟吸震,而前掌使用了更大面積的ADIPRENE+反彈材料。ADIPRENE+吸收衝擊力時能夠更快地轉化為彈力釋放,增加面積明顯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啟動速度。從外觀上來看,後跟配置的吸震用ADIPRENE的厚度也比之前的adidas羽鞋要來得厚。在此之外,Quickforce 7的中底材料也有點不同,用手指按壓,能感覺到填充的材料也更具彈性——希望在adizero BT feather上出現的中底過快變軟的情況不會出現。Quickforce 7的鞋墊則是一塊較厚的EVA做成,底面凹槽紋路提升腳感,正面則是粗糙的織物,進一步固定足部。
總的來說,Quickforce 7是一雙中性鞋,適用人群很廣,提供了充足的支撐和緩衝性能,能應對絶大部分的場地。單只鞋重量為314.10克/315.89克(US8.5碼),從它的身材和用料來看,相當輕量。


透光測試,只有些許光從孔隙漏出,包得有點嚴,包裹性雖好,透氣堪憂
不過,羽毛球鞋,只有穿在腳上,才能知道這些有各種各樣目的的設計奏不奏效。
腳感:
穿上這雙鞋之後,或許不能說是舒適,而是一種完美的腳感——恰到好處的鞋底軟硬度,沒有新鞋的生硬,也不會軟得讓足部無法支撐;貼合的包裹感,鞋楦應該是3E稍窄的設計,鞋內的空間安排合理,不會有腳趾上方太扁的夾腳感;而內襯更是一種罕見的絨布一般的材質,有防止足部在運動時前後滑動的效果。這一雙鞋,不會因為自身的材質或者設計讓你的腳有任何移動上的困難,任意的扭動,它都服服貼帖。

然而第一個問題很快出現——刻意抬起後跟的話,會上下滑動。一開始我以為是Quickforce 7的鞋子開口太大,而鞋帶孔只有六對,無法好好固定住足部的原因。在經過仔細對比手頭其他的羽毛球鞋後,我發現Quickforce7的開口是很標準的大小,包括腳踝處的下凹弧線。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我首先是嘗試換了雙襪子,之前穿的運動襪腳跟處是透氣設計,比較光滑。新襪子更加厚,後跟處也比較粗糙。這一次襪子就跟鞋子後跟的防滑裡襯很好地卡住了。進一步觀察,我發現Quickforce 7的鞋底是比較厚的,以致於後跟的鞋內空間高度實際上要比一般的球鞋少0.5釐米,因此腳踝比較細的人,腳跟的凸起就不能很好地卡在鞋子後跟突出的防滑裡襯上。一雙厚襪子,能解決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