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提到設備和測法的內容
只有男女單資料, 男女雙和混雙沒公佈
http://bwfbadminton.com/2016/05/10/lee- ... test-hits/
男單390公里以上14筆紀錄中, 李宗偉和 Momota 各有2次;
女單前9 (340公里以上?) 則無重複, 但前5 項紀錄較接近
Men’s Singles
1. Lee Chong Wei (Malaysia) 408kph (Hong Kong Open 2015)
2. Jan O Jorgensen (Denmark) 407kph (Malaysia Open 2016)
3. Viktor Axelsen (Denmark) 404kph (Yonex Open Japan 2015)
4. Parupalli Kashyap (India) 401kph (Yonex Open Japan 2015)
5. Lin Dan (China) 401kph (Yonex Open Japan 2015)
6. Kento Momota (Japan) 399kph (Yonex Open Japan 2015)
7* Lee Chong Wei (Malaysia) 397kph (Hong Kong Open 2015)
8. Ajay Jayaram (India) 397kph (Korea Open 2015)
9. Hans-Kristian Vittinghus (Denmark) 398kph (All England 2016)
10. Tian Houwei (China) 395kph (All England 2015 semi-final)
11. Son Wan Ho (Korea) 394kph (Singapore Open 2016 final)
12. Chen Long (China) 392kph (Dubai World Superseries Finals 2015)
13* Kento Momota (Japan) 390kph (India Open quarter-finals)
14. Sho Sasaki (Japan) 390kph (All England 2nd round)
Women’s Singles
1. Ratchanok Intanon (Thailand) 372kph (Malaysia Open semi-finals)
2. Tai Tzu Ying (Chinese Taipei) 360kph (All England quarter-finals)
3. Wang Yihan (China) 359kph (Malaysia Open semi-finals)
4. Saina Nehwal (India) 357kph (All England 2nd round)
5. Carolina Marin (Spain) 356kph (All England semi-finals)
6. Akane Yamaguchi (Japan) 352kph (Yonex Open Japan 2015)
7. PV Sindhu (India) 349kph (Denmark Open 2015)
8. Nozomi Okuhara (Japan) 347kph (Yonex Open Japan 2015)
9. Busanan Ongbumrungpan (Thailand) 343kph (All England 2nd round)
最新BWF最速殺球新聞 (10 May, 2016 - World Superseries)
Re: 最新BWF最速殺球新聞 (10 May, 2016 - World Superseries)
看來男、女單的極速差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大。
不過這是針對部份場次做的統計吧,不然周天成也應該上榜
不過這是針對部份場次做的統計吧,不然周天成也應該上榜
Re: 最新BWF最速殺球新聞 (10 May, 2016 - World Superseries)
我記得現在都是電腦在計算擊中球最大速度~~~所以才會比以前的數據來的更可怕!!!
我叫阿智 請多指教
YY控的朋友你加入了 YONEX TAIWAN 家族了嗎?(第三題記得回答羽球共和國喔)
2023年YONEX羽球家族版T!!努力開催中

YY控的朋友你加入了 YONEX TAIWAN 家族了嗎?(第三題記得回答羽球共和國喔)
2023年YONEX羽球家族版T!!努力開催中

Re: 最新BWF最速殺球新聞 (10 May, 2016 - World Superseries)
以前是用雷達槍, 但是雷達槍是人在操縱, 無法抓到擊球者瞬間的球速 (因為你不知道擊球點), 所以抓到的速度不是初速。我看過國外寫過, 抓到的速度可能是離開球拍一公尺以後了。
但是現在用的是高速相機, 沒有抓不到擊球點這個問題, 可以很容易推算初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C56kivaOV4
但是現在用的是高速相機, 沒有抓不到擊球點這個問題, 可以很容易推算初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C56kivaOV4
Re: 最新BWF最速殺球新聞 (10 May, 2016 - World Superseries)
從記錄的新聞稿的第一段來看, 這應該是從去年九月起到發佈之前的超級賽紀錄.
過去怎麼測沒研究, 目前的測法 bwf 有提到一些:
http://www.bwfbadminton.org/news_item.aspx?id=94009
以前有看過但是之前發文時沒找到原搞記憶不確定不好多說,
不過這套跟影片中李宗偉陳文宏那次用的系統並不同.
哪套準? 好像也沒有公證單位可以做裁量.
依這新聞稿所述, 現行的可以算出球在任何位置的瞬間速度, 挺厲害的!
由上面的紀錄來看, 女單前九大概三百五十多, 男單如果也算前九都在四百附近了.
這樣的差距算不算大對眾看官可能見仁見智, 真的去問問在實戰的選手會比較準.
在電腦前面看小畫面的影片對殺球強弱的感覺和實際在現場甚至場邊看到的也都不同.
周的殺球看來很大門, 可是其他選手也很威! 如果數據沒錯, 周沒入榜也不奇怪啦.
但是最速本來就是極端的概念不見得常態, 就當個場邊休息的花絮話題.
比賽中還有不少強攻式殺球或是得分的重殺, 對選手和勝負或許更有意義.
只是這些資料bwf應該是不會公佈的..
過去怎麼測沒研究, 目前的測法 bwf 有提到一些:
http://www.bwfbadminton.org/news_item.aspx?id=94009
以前有看過但是之前發文時沒找到原搞記憶不確定不好多說,
不過這套跟影片中李宗偉陳文宏那次用的系統並不同.
哪套準? 好像也沒有公證單位可以做裁量.
依這新聞稿所述, 現行的可以算出球在任何位置的瞬間速度, 挺厲害的!
由上面的紀錄來看, 女單前九大概三百五十多, 男單如果也算前九都在四百附近了.
這樣的差距算不算大對眾看官可能見仁見智, 真的去問問在實戰的選手會比較準.
在電腦前面看小畫面的影片對殺球強弱的感覺和實際在現場甚至場邊看到的也都不同.
周的殺球看來很大門, 可是其他選手也很威! 如果數據沒錯, 周沒入榜也不奇怪啦.
但是最速本來就是極端的概念不見得常態, 就當個場邊休息的花絮話題.
比賽中還有不少強攻式殺球或是得分的重殺, 對選手和勝負或許更有意義.
只是這些資料bwf應該是不會公佈的..

Re: 最新BWF最速殺球新聞 (10 May, 2016 - World Superseries)
YY 是高速相機, BWF 原文寫的他們也是用高速相機, 所以基本上應該沒差多少。 反正已經沒在用雷達槍了。ROB 寫:從記錄的新聞稿的第一段來看, 這應該是從去年九月起到發佈之前的超級賽紀錄.
過去怎麼測沒研究, 目前的測法 bwf 有提到一些:
http://www.bwfbadminton.org/news_item.aspx?id=94009
以前有看過但是之前發文時沒找到原搞記憶不確定不好多說,
不過這套跟影片中李宗偉陳文宏那次用的系統並不同.
哪套準? 好像也沒有公證單位可以做裁量.
依這新聞稿所述, 現行的可以算出球在任何位置的瞬間速度, 挺厲害的!
由上面的紀錄來看, 女單前九大概三百五十多, 男單如果也算前九都在四百附近了.
這樣的差距算不算大對眾看官可能見仁見智, 真的去問問在實戰的選手會比較準.
在電腦前面看小畫面的影片對殺球強弱的感覺和實際在現場甚至場邊看到的也都不同.
周的殺球看來很大門, 可是其他選手也很威! 如果數據沒錯, 周沒入榜也不奇怪啦.
但是最速本來就是極端的概念不見得常態, 就當個場邊休息的花絮話題.
比賽中還有不少強攻式殺球或是得分的重殺, 對選手和勝負或許更有意義.
只是這些資料bwf應該是不會公佈的..
高速相機的好處, 就是我上面已經提了, 因為它可以從球員還沒擊球就開始拍, 甚至拍到球落地, 所以沒有抓不到瞬間擊球點的問題, 至於他為什麼可以算出任何位置的速度, 因為他可以比較球跟拍子, 或者球跟球之間的距離跟時間, 就算出速度。
Re: 最新BWF最速殺球新聞 (10 May, 2016 - World Superseries)
傅海峰那次的蘇迪曼盃是用雷達測速, 不過在那之前已經有BWF的賽事使用高速攝影系統.Phatcat 寫:
YY 是高速相機, BWF 原文寫的他們也是用高速相機, 所以基本上應該沒差多少。 反正已經沒在用雷達槍了。
高速相機的好處, 就是我上面已經提了, 因為它可以從球員還沒擊球就開始拍, 甚至拍到球落地, 所以沒有抓不到瞬間擊球點的問題, 至於他為什麼可以算出任何位置的速度, 因為他可以比較球跟拍子, 或者球跟球之間的距離跟時間, 就算出速度。
哪種比較準沒有看到甚麼公評資料, BWF現行的選擇也不見得只看測速的技術.
雷達測速很成熟. 以網球來說, 在球擊出前就已經持續在 sensing 了.
測到的速度就幾乎是球離開拍子瞬間的速度. (但是棒球上的使用如何則不清楚)
雷達系統要是不行怎麼去監控可以超過音速飛行的導彈?
話說回來即使都是高速攝影系統, 不同家用的數理模型很可能是不同的.
只是測速的技術已經離羽球本身的範疇有點遠了, 有興趣的或許可另蓋一樓討論.
Re: 最新BWF最速殺球新聞 (10 May, 2016 - World Superseries)
雷達槍只能在一塊區域來感應, 然後算出速度, 他無法知道真正的擊球點,網球也一樣, 一定有個延遲的時間, 就算很短。這個國外也討論過, 只是如果測試方式都統一,就無所謂。ROB 寫:傅海峰那次的蘇迪曼盃是用雷達測速, 不過在那之前已經有BWF的賽事使用高速攝影系統.Phatcat 寫:
YY 是高速相機, BWF 原文寫的他們也是用高速相機, 所以基本上應該沒差多少。 反正已經沒在用雷達槍了。
高速相機的好處, 就是我上面已經提了, 因為它可以從球員還沒擊球就開始拍, 甚至拍到球落地, 所以沒有抓不到瞬間擊球點的問題, 至於他為什麼可以算出任何位置的速度, 因為他可以比較球跟拍子, 或者球跟球之間的距離跟時間, 就算出速度。
哪種比較準沒有看到甚麼公評資料, BWF現行的選擇也不見得只看測速的技術.
雷達測速很成熟. 以網球來說, 在球擊出前就已經持續在 sensing 了.
測到的速度就幾乎是球離開拍子瞬間的速度. (但是棒球上的使用如何則不清楚)
雷達系統要是不行怎麼去監控可以超過音速飛行的導彈?
話說回來即使都是高速攝影系統, 不同家用的數理模型很可能是不同的.
只是測速的技術已經離羽球本身的範疇有點遠了, 有興趣的或許可另蓋一樓討論.
羽毛球現在會討論是因為有比賽用雷達槍, 但又有比賽用高速相機。 不是誰比較準的問題, 而是因為抓到的擊球點會有差異, 而影響結果。 高速相機在擊球點方面更加準確, 所以速度才有這麼大的提高。至於數理模式會有不同, BWF 跟 YY 看起來應該都是距離跟時間算出來的。
Re: 最新BWF最速殺球新聞 (10 May, 2016 - World Superseries)
第一個: 用高速攝影來測球速會比較準? 沒找到比較有公信的研究或說法, 對此非常保留!Phatcat 寫:
雷達槍只能在一塊區域來感應, 然後算出速度, 他無法知道真正的擊球點,網球也一樣, 一定有個延遲的時間, 就算很短。這個國外也討論過, 只是如果測試方式都統一,就無所謂。
羽毛球現在會討論是因為有比賽用雷達槍, 但又有比賽用高速相機。 不是誰比較準的問題, 而是因為抓到的擊球點會有差異, 而影響結果。 高速相機在擊球點方面更加準確, 所以速度才有這麼大的提高。至於數理模式會有不同, BWF 跟 YY 看起來應該都是距離跟時間算出來的。
但是雷達和高速攝影理論上都不可能抓到真正的擊球點.
就過往數理方面的訓練, 應該 Sample rate 高就越接近, 那雷達可強太多了!
雷達是直接讀出測到最高的值, 而高速攝影可能還需要人工去找最接近的點來處理.
第二個: 用一樣的的原理測出來的就差不多? 差多了! 網球上就有這問題.
所謂的數理模式, 可不是國中小自然科學拿尺量兩點直線距離除上時間就好了.
羽球的飛行不是直線, 剛被擊出時還會3D旋轉! 不同角度拍到的不同而且只有2D.
在這麼小的時間維度下一點點的差異算成以時速來表現時就會被放大很多了!
當初 po 這個出來是看到一般媒體做這條新聞卻只引了兩三筆資料,
所以把BWF 原稿中的數據全部節錄出來給大家參考!
誠如BWF 也知道, 這主要是一個行銷點, 不是影響羽球比賽或發展的關鍵事件.
BWF是為了邊線判定的輔助而引進Hawkeye研發 IRS, 測速應該只是附帶的.
網球也是這樣, 而且Hawkeye只負責邊線判定和回放的部分, 測速就不是了.
原本是想看看能不能引出些跟羽球技術或發展有關的討論, 可惜有興趣的似乎不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