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聽了版上大大們的建議,
終於入手了亮劍10。
確實出拍很快,
但始終覺得有點順手,
總感覺問題是出在線上(個人的感覺,如果不正確請給予指教)。
小弟是拉BG-85的線 26p,
以往的所有球拍也都是這樣的搭配(Fleet W-1000I、VT-80、AT-700),
但在亮劍10身上,
這樣的搭配似乎怪怪的。
總感覺使不上力,
球速跟球質出不來。
想請問有用過亮劍10的大大們,
可否提供一點經驗。
在拉亮劍10的線時,
磅數是不是需要調整(多一點或少一點)?
亮劍10 拉線問題
Re: 亮劍10 拉線問題
這隻快拍要用粗線喔!0.7mm為佳!!我目前的亮十(韓版)是用gosen r4x inspire!!非常好用,還有高神剛!!也不錯用!!參考參考摟!!
一日不摸拍便覺得面目可憎!!三日不打球就覺得寢食難安!!
Re: 亮劍10 拉線問題
Gosen系列的高神剛(0.7mm)和R4X 110(0.68mm)都很不錯,硬度夠彈性又好,我目前都改打這二條線了。在拉高磅數後(27lbs以上),很能感受到球拍中桿的特性。
另還有個可能,新拍中桿待開桿??
這個理論我還是半信半疑的,但我個人經驗是,真的有差!!
小弟當初入手ARC ZSTH(BG80P 26lbs),第一次上場試新拍,超開心但超後悔,一堆網路說什又硬又彈又Q的文章,根本狗屁不通。又硬又沉、高遠球很費力、殺球也沒鞭擊感,花大錢只能變成練習拍,要Play我就又只能換回順手的中端拍,也心疼雙打撞拍。
但就在幾次之後(也忘了花多少時間),下場熱身進入拉高遠球時,拉幾顆後,我突然發現擊出時,真的有ARC系列那種球被包裹彈射的球速,而且不太費勁。索性就拿它上場Play,殺球愈殺愈熱血,連續鞭擊感也出來了,當下心想.....是今天狀況好??? 還是....BG80P退磅才好打???
但後來幾次我就拿它當主力拍,感覺真的沒變。BG80P打斷後,我換上了一樣是硬線高彈的高神剛 27lbs。沒錯哩,在硬線高磅下,這拍子是愈打愈好打。目前就成了我的主力拍了,雖然它雙打中也撞了幾次,但也就是有撞過後,高端拍打起來比較不會心疼了,很能放開打。
以上是我個人經驗,參考看看!亮劍10也是我很想入手的經典球拍~
另還有個可能,新拍中桿待開桿??
這個理論我還是半信半疑的,但我個人經驗是,真的有差!!
小弟當初入手ARC ZSTH(BG80P 26lbs),第一次上場試新拍,超開心但超後悔,一堆網路說什又硬又彈又Q的文章,根本狗屁不通。又硬又沉、高遠球很費力、殺球也沒鞭擊感,花大錢只能變成練習拍,要Play我就又只能換回順手的中端拍,也心疼雙打撞拍。
但就在幾次之後(也忘了花多少時間),下場熱身進入拉高遠球時,拉幾顆後,我突然發現擊出時,真的有ARC系列那種球被包裹彈射的球速,而且不太費勁。索性就拿它上場Play,殺球愈殺愈熱血,連續鞭擊感也出來了,當下心想.....是今天狀況好??? 還是....BG80P退磅才好打???
但後來幾次我就拿它當主力拍,感覺真的沒變。BG80P打斷後,我換上了一樣是硬線高彈的高神剛 27lbs。沒錯哩,在硬線高磅下,這拍子是愈打愈好打。目前就成了我的主力拍了,雖然它雙打中也撞了幾次,但也就是有撞過後,高端拍打起來比較不會心疼了,很能放開打。
以上是我個人經驗,參考看看!亮劍10也是我很想入手的經典球拍~
Yonex NR800---主力
Yonex AT900T---主力
Yonex ArcSaber 11TH
Yonex ArcSaber ZSTH
Yonex AT900T---主力
Yonex ArcSaber 11TH
Yonex ArcSaber ZSTH
Re: 亮劍10 拉線問題
longseen 大,
小弟的亮劍10是在版上的跳蚤市場區買的,
所以應該不算新拍。
JerryYung 大,
粗線跟細線會差很多嗎?
磅數上是不是需要作調整呢?
小弟的亮劍10是在版上的跳蚤市場區買的,
所以應該不算新拍。
JerryYung 大,
粗線跟細線會差很多嗎?
磅數上是不是需要作調整呢?
Re: 亮劍10 拉線問題
中桿硬度與線種磅數,小弟提供一些實際使用後的手感與看法
線種全穿2線4結的高神剛(0.7mm)27磅,算是高磅有彈性硬線
以下三支都是3U規格也使用相同0.6mm PU握把
ARC ZSTH/ARC 8DX/Ti10LTD
其中ARC 8DX中桿很明顯特硬,Ti10LTD規格也是特硬但中桿較長。在相同出力下,比較如下
手感硬度 ARC 8DX>Ti10LTD>ARC ZSTH
球速跟球質 ARC ZSTH>Ti10LTD>ARC 8DX
很明顯可以感受ARC 8DX擊球後的手震清晰度(是好是壞這就因個人喜好而異)
當然拍框的設計上一定也有差異,但YY並無極端的破風形變框的極速設計。所以個人覺得YY中桿的特性影響會大於拍框,在相同高磅的硬度下,中桿的彈性就成了出力的差異。
中後場的拉吊與殺球,打中甜區後的感覺如下
ARC ZSTH: 充份感受中桿形變再彈射,適合長射
Ti10LTD: 頭太輕,很普通的殺球感,說不出有什特色
ARC 8DX: 很快就彈射,但球不重,適合短射
所以雙打拍有人很推ARC 8DX,平抽封網的中前場會很快,但在後場的重殺就顯得尾速不足。後場的ARC ZSTH相對就能藉中桿之力,球在接觸的瞬間,會有足夠的時間受力完全再彈射,就真的很像在拉桿。(若爆發力強的人,使用ARC 8DX應該也是沒差啦....個人沒進行重訓過)
勝利亮劍系列一直以破風極速見長
BS10中桿是算硬,再加上穿硬線高彈的BG85,個人看法是整體球拍揮動很快,打到球時,"球未受力完全就彈射"。(爆發力很強的人就例外啦)
相同的線種在 VT-80、AT-700,應該就無,畢竟若擊球時間點已習慣這類拍子的手感。
Jerry大建議用粗線會較BG85佳,個人也認同
不妨也試試BG65Ti,同樣的YY的硬線手感,但較粗且彈性也比BG85再降點
在相同的26磅下,應該就可使rc大出力完全囉~
而sky大的BS12......個人還沒用過硬度中的破風框
若以目前愛用拍ARC7來比較,也是適中的中桿和YY的破風框
我就穿gosen硬度最高的RX110(0.68mm)27磅
相同磅數下會比高神剛更硬,能發揮原中桿硬度中的特性
以上給大家參考看看,個人學生時代只是大男乙校隊等級罷了
所以純屬個人心得囉~~
線種全穿2線4結的高神剛(0.7mm)27磅,算是高磅有彈性硬線
以下三支都是3U規格也使用相同0.6mm PU握把
ARC ZSTH/ARC 8DX/Ti10LTD
其中ARC 8DX中桿很明顯特硬,Ti10LTD規格也是特硬但中桿較長。在相同出力下,比較如下
手感硬度 ARC 8DX>Ti10LTD>ARC ZSTH
球速跟球質 ARC ZSTH>Ti10LTD>ARC 8DX
很明顯可以感受ARC 8DX擊球後的手震清晰度(是好是壞這就因個人喜好而異)
當然拍框的設計上一定也有差異,但YY並無極端的破風形變框的極速設計。所以個人覺得YY中桿的特性影響會大於拍框,在相同高磅的硬度下,中桿的彈性就成了出力的差異。
中後場的拉吊與殺球,打中甜區後的感覺如下
ARC ZSTH: 充份感受中桿形變再彈射,適合長射
Ti10LTD: 頭太輕,很普通的殺球感,說不出有什特色
ARC 8DX: 很快就彈射,但球不重,適合短射
所以雙打拍有人很推ARC 8DX,平抽封網的中前場會很快,但在後場的重殺就顯得尾速不足。後場的ARC ZSTH相對就能藉中桿之力,球在接觸的瞬間,會有足夠的時間受力完全再彈射,就真的很像在拉桿。(若爆發力強的人,使用ARC 8DX應該也是沒差啦....個人沒進行重訓過)
勝利亮劍系列一直以破風極速見長
BS10中桿是算硬,再加上穿硬線高彈的BG85,個人看法是整體球拍揮動很快,打到球時,"球未受力完全就彈射"。(爆發力很強的人就例外啦)
相同的線種在 VT-80、AT-700,應該就無,畢竟若擊球時間點已習慣這類拍子的手感。
Jerry大建議用粗線會較BG85佳,個人也認同
不妨也試試BG65Ti,同樣的YY的硬線手感,但較粗且彈性也比BG85再降點
在相同的26磅下,應該就可使rc大出力完全囉~
而sky大的BS12......個人還沒用過硬度中的破風框
若以目前愛用拍ARC7來比較,也是適中的中桿和YY的破風框
我就穿gosen硬度最高的RX110(0.68mm)27磅
相同磅數下會比高神剛更硬,能發揮原中桿硬度中的特性
以上給大家參考看看,個人學生時代只是大男乙校隊等級罷了
所以純屬個人心得囉~~
Yonex NR800---主力
Yonex AT900T---主力
Yonex ArcSaber 11TH
Yonex ArcSaber ZSTH
Yonex AT900T---主力
Yonex ArcSaber 11TH
Yonex ArcSaber ZSTH
Re: 亮劍10 拉線問題
我之前打過台版的BS10,結果打不習慣,線的磅數一直調到28磅,且線種也換不同的線,還是不習慣,之後換了BS10KRP版打起來超順手的,這兩支球拍不同的在於中桿的硬度與拍框的剛性,或許我倆碰到的狀況一樣,不彷你可以換KRP版的打看看^^
瑪沙路羽球工坊~巫黎
天下武功 無堅不摧 唯快不破...省悟中
天下武功 無堅不摧 唯快不破...省悟中
Re: 亮劍10 拉線問題
台版及韓版我都有,重量皆是3U,線也都穿R4X 110(0.68mm)27磅,打起來都不錯!!差異在於韓版中管較硬,相對手的負擔較重一些,揮拍差異不大、但是殺球更具威力。提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