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打算發到“硬體軍火庫”的,可是無論如何也打不開那個版面,只好斗膽發到這裡。如不妥,還要勞煩版主將我這篇拙劣的文字轉移到那邊。謝謝!
我是地地道道的業餘爱好者。打了七、八年的“野”球,技藝平平。對於羽毛球器材的理解也甚是膚淺。以下所講的純粹是我自己的經歷和感受。您就當我是在胡說八道好了。
兩年前,一位年輕同事打算買球拍(那時他剛剛開始學打羽毛球,癡愛這項運動到了類似嗑藥的程度),經常問我什麼球拍比較好(敗拍黨的重點培養對象啊)。我則答曰: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打起來順手就是好的。
這位年輕人在業務上算是我的徒弟,平日相處甚是融洽。我自然不能像《功夫》里的那個老乞丐一般:“少年,我觀你骨骼精奇,我這裡有兩把山寨的BRAVE SWORD 11就便宜賣給你吧。以後維護世界和平啥啥的就……。”我建議他先買一支價格較低的綜合性能較好的拍子————畢竟練好動作,掌握基本的技術要領是關鍵所在————初學者沒必要花那麼多銀子買球拍。等過上一兩年,根據自身特點再去選擇那些檔次高一些的球拍應是明智之舉。不料年輕人的起點頗高!執意要我陪他去店裡挑選“高檔球拍”。恰逢一家實體店裡有超級波33打6.5折出售,於是當場成交。
話說這小伙子的爆發力和速度都很不錯,所以偏硬的中桿也蠻適合他——雖然他是初學者。從此,只要有時間,我們便在一起打球。他的球技也進步蠻快的————敗拍的技術進步更快(因為沒過多久他又搞了一支Yonex vtzf ltd,看來袋子裡的散碎銀子叮噹作響是很能夠催人“奮進”的)。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開始覬覦我的球拍————因為我進了一支超級波35(要參加比賽了)。其實早些時我也就三支球拍而已:兩支Ti99(每支球拍的拍框上各有兩處敲斷後實施修補的疤痕);一支超級納米5——這是一位朋友在我手腕摔傷還未痊癒時送給我的。手腕復原後基本不用(中桿有點軟)。所以當超級波35大打折扣時,我便買了下來————實在找不到正經的Ti99。
後來我明白了:他正在迷戀於殺球的“快感”之中,但尚未掌握發力技巧。因為總是殺不過我,便認為是球拍的原因————而他自始至終也未能馴服vtzf ltd。只是我的Ti99狀況實在“淒慘”,而那支超級納米5中桿又不夠硬,自然不入他的法眼。當他看到超級波35那漂亮的塗裝,便起了“歹心”。
在此後的兩個月的時間裡,我這位“賢徒”只要有機會,便糾纏著我要求換球拍。開始我只當是開玩笑,後來發現是他太太拒絕他再買球拍的請求(了不起的好太太!醫治敗拍病的良醫),無奈之下出此下策。最後我終於在他每日裡詛咒般的“勸導”下 “繳械”投降,拱手讓出超級波35,換來了令人生畏的vtzf ltd。
不久,小伙子辭職了。至今我也沒能再檢驗他的球技是否有所進步。但我知道,一有機會,他還會“敗”此不疲的鼓搗球拍。而且我還知道,他今後一定後悔用Yonex vtzf ltd換超級波35。
球拍亂彈(即不會評也不懂測)
球拍亂彈(即不會評也不懂測)
最後由 amulet 於 週二 10月 14日, 2014年 1:53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說遠了,趕緊回來講我自己。
我不大清楚Ti99究竟何時問世。大概是2008年吧?反正我進的第一支Ti99是在2009年。當時我並不知道我拿到的是新版的Ti99。許久之後看到一篇來自馬來西亞的球友發的帖子,才知道還有老版的Ti99。詳見http://bbs.badmintoncn.com/thread-90623-1-1.html。文中對兩者間的區別講述得非常清楚,我就不必再羅嗦一遍了。可惜得很,對於老版Ti99,我至今還沒能一睹芳顏。再後來,我又拿到一支更新的Ti99(南京生產),是朋友的球拍,放在我這裡好久。我還聽說市場上有Ti99-c在出售————當然也沒用過。
拿著兩隻渾身補丁且沉重異常的Ti99(補過拍框後球拍重了許多)再加上一支我“掄”不動的vtzf ltd,打起球來真的很累!我早已不是年輕人了,有點吃不消!所幸在下有一位“深明大義”的太太,去年年初送了兩支球拍為我慶生!謝謝老婆大人!下輩子還娶你(我好像聽到旁邊有人啐了一口說道:呸!下輩子人家肯不肯嫁你還不一定呢!)。
老婆大人送的球拍一支是BRAVE SWORD 10,另一支是MX-80。拿到球拍立即試打,驚喜連連!尤其是MX-80,輕鬆愉快的就適應了。BRAVE SWORD 10也很不錯,尤其是在平抽擋時用起來很省心。
這樣算下來,除掉早期的半碳球拍,我依次使用過了Ti99新版(姑且算二代吧,不然不好區分);超級波35;vtzf ltd;南京產的Ti99(更新版,姑且算三代吧);BRAVE SWORD 10;MX-80。如果要我細緻的將它們的特質一一道來顯然是難為我自己,我只能憑自己的粗略的感受講講體會,還希望諸位球友不吝賜教。
1.Ti99(二代),沒的說,使用時間最長,最熟悉的球拍。牌子的重量、平衡點、中桿硬度以及拍框的剛度都是那麼令我滿意。不僅僅是進攻有力,防守也很不錯。說它是攻防俱佳的球拍並不過分。唯一的不足就是中桿不夠彈,有點“木”。力量小的人不會喜歡它。
據說最為經典的Ti99還得是老版的,雖然我無緣見識這款經典之作,但網上大量的讚譽之詞令我心嚮往之。我也曾試著找一支來試試,但終究無功而返。有兩點可以確定:新老Ti99在中桿上有明顯的差異。從照片上看,靠近T頭的中桿上的標記不一樣,老的是SuperTi,新的是NanoTec。由此可知,技術和工藝顯然有了很大的不同;拍框形狀也有變化,從小方頭演變為大方頭(也有商家稱為中方頭)。這其中的變化導致的性能上的區別,諸位可以到前面給出的網址去看。那位網友寫的很好————可以做我的老師。
2.Ti99(三代),不知為什麼,這支球拍有點怪。我先後用過自己和別人的Ti99(二代)多支。不論新舊,上手就很舒服,而這個怪怪的“三代”卻很難適應。其他倒也沒什麼,只是中桿愈發的“木”。我足足“掄”了四個月,才感到它終於消除了與“二代”的差異。也許這就是球友們常說的中桿沒有被“打開”的緣故吧?可為什麼二代不這樣難“伺候”呢?
二代和三代在塗裝上也有區別:主體顏色雖無變化,但在拍框五點鐘位置,由過去的ARTERY TEC變成了POWER BOX;T頭附近的NanoTec的圖案也小有不同;三代拍描述球拍參數的標識也全部印在了拍錐上;另外三代的中桿上多了“MADE IN CHINA”。難道多了“MADE IN CHINA”這幾個字,“開桿”時間就必須大大延長麼?
3.超級波35,很不錯的球拍。我感覺它比Ti99稍稍重了一點(可以接受);稍稍硬了一點(完全可以接受)。球拍塗裝設計也很讓我滿意。拉球、吊球和殺球很舒服,尤其是殺球,站在後場時,總想發力————儘管我並不是暴力男。接殺時不如Ti99來得輕快自如,另外在網前搞小動作也不是很順手(這主要是我力量還不夠,不能怨球拍)。
4.vtzf ltd,為了用好它,我最近不很用功的練了練力量。說自己力量大增鬼都不會相信,但還是能揮舞著vtzf lt打上四五局雙打了————與剛剛接觸它時大大不同。應該說這是一支非常不錯的球拍!以我個人的感覺,vtzf ltd的中桿幹極為出色,很容易借到力,殺球威力確有提高(我請了一位專業球手站在對面接殺,為我比較vtzf ltd和Ti99的區別。他也認為使用vtzf ltd時球速明顯要快一些)。但它還是太重了(僅對我個人而言)!不只是整體份量太重,平衡點也太高,感覺拍頭很沉。用它打球不僅身體累,心也累————尤其是防守的時候總感到自己笨手笨腳的。當然,假如我的力量再強一些,這些不適都不會存在,還是自身的原因。本來嘛,這支拍子又不是為我設計的。我不應該因為自己過於吃力而指責這支球拍。我有時會癡人說夢般的假設:把vtzf ltd的中桿切下來,換到Ti99上。那將會出現一支我最鍾意的球拍!
5. BRAVE SWORD 10,揮動起來感到很輕鬆,平抽擋時很有信心。在防守時也很舒服,甚至會故意把球回到對方適合進攻的位置然讓對方殺球,藉此體會防守的樂趣(您說這算不算受虐狂?)。但是BRAVE SWORD 10依然沒解決中桿太“木”的弊端,另外殺球不像Ti99那樣紮實穩定。也許是拍框的剛度不夠吧,那麼破風框大概都會這樣子,不好強求。再說這是老婆大人所賜,我不能也不敢講它的壞話
6. MX-80,好東東!絕對好東東!我手裡這支MX-80是台灣生產的CH版,到目前為止我只用它打了四五次(有點捨不得用了,害怕瘋狂搭檔給我再來一下)。中桿上的標記雖然仍然是NanoTec,但似乎比Ti99“彈”了許多,用起來非常輕鬆。球拍的重量和平衡點很適合我。總體感覺這是一支很全面的球拍。當然,殺球還是比不上vtzf ltd和Ti99(你咋就那麼貪心呢?啥啥都想要),也許最大的可能就是我還沒能完全掌握它,畢竟只用了幾次而已,不便過多評價。
好了,羅羅嗦嗦講了一堆廢話,也該打住了。在下祝羽球共和國的朋友們每天都快樂。
哦對了,我打算明年去台灣旅遊,屆時老婆大人有可能再為我買球拍(也有可能是白日夢)。諸位朋友,去哪裡買更合適呢?
我不大清楚Ti99究竟何時問世。大概是2008年吧?反正我進的第一支Ti99是在2009年。當時我並不知道我拿到的是新版的Ti99。許久之後看到一篇來自馬來西亞的球友發的帖子,才知道還有老版的Ti99。詳見http://bbs.badmintoncn.com/thread-90623-1-1.html。文中對兩者間的區別講述得非常清楚,我就不必再羅嗦一遍了。可惜得很,對於老版Ti99,我至今還沒能一睹芳顏。再後來,我又拿到一支更新的Ti99(南京生產),是朋友的球拍,放在我這裡好久。我還聽說市場上有Ti99-c在出售————當然也沒用過。
拿著兩隻渾身補丁且沉重異常的Ti99(補過拍框後球拍重了許多)再加上一支我“掄”不動的vtzf ltd,打起球來真的很累!我早已不是年輕人了,有點吃不消!所幸在下有一位“深明大義”的太太,去年年初送了兩支球拍為我慶生!謝謝老婆大人!下輩子還娶你(我好像聽到旁邊有人啐了一口說道:呸!下輩子人家肯不肯嫁你還不一定呢!)。
老婆大人送的球拍一支是BRAVE SWORD 10,另一支是MX-80。拿到球拍立即試打,驚喜連連!尤其是MX-80,輕鬆愉快的就適應了。BRAVE SWORD 10也很不錯,尤其是在平抽擋時用起來很省心。
這樣算下來,除掉早期的半碳球拍,我依次使用過了Ti99新版(姑且算二代吧,不然不好區分);超級波35;vtzf ltd;南京產的Ti99(更新版,姑且算三代吧);BRAVE SWORD 10;MX-80。如果要我細緻的將它們的特質一一道來顯然是難為我自己,我只能憑自己的粗略的感受講講體會,還希望諸位球友不吝賜教。
1.Ti99(二代),沒的說,使用時間最長,最熟悉的球拍。牌子的重量、平衡點、中桿硬度以及拍框的剛度都是那麼令我滿意。不僅僅是進攻有力,防守也很不錯。說它是攻防俱佳的球拍並不過分。唯一的不足就是中桿不夠彈,有點“木”。力量小的人不會喜歡它。
據說最為經典的Ti99還得是老版的,雖然我無緣見識這款經典之作,但網上大量的讚譽之詞令我心嚮往之。我也曾試著找一支來試試,但終究無功而返。有兩點可以確定:新老Ti99在中桿上有明顯的差異。從照片上看,靠近T頭的中桿上的標記不一樣,老的是SuperTi,新的是NanoTec。由此可知,技術和工藝顯然有了很大的不同;拍框形狀也有變化,從小方頭演變為大方頭(也有商家稱為中方頭)。這其中的變化導致的性能上的區別,諸位可以到前面給出的網址去看。那位網友寫的很好————可以做我的老師。
2.Ti99(三代),不知為什麼,這支球拍有點怪。我先後用過自己和別人的Ti99(二代)多支。不論新舊,上手就很舒服,而這個怪怪的“三代”卻很難適應。其他倒也沒什麼,只是中桿愈發的“木”。我足足“掄”了四個月,才感到它終於消除了與“二代”的差異。也許這就是球友們常說的中桿沒有被“打開”的緣故吧?可為什麼二代不這樣難“伺候”呢?
二代和三代在塗裝上也有區別:主體顏色雖無變化,但在拍框五點鐘位置,由過去的ARTERY TEC變成了POWER BOX;T頭附近的NanoTec的圖案也小有不同;三代拍描述球拍參數的標識也全部印在了拍錐上;另外三代的中桿上多了“MADE IN CHINA”。難道多了“MADE IN CHINA”這幾個字,“開桿”時間就必須大大延長麼?
3.超級波35,很不錯的球拍。我感覺它比Ti99稍稍重了一點(可以接受);稍稍硬了一點(完全可以接受)。球拍塗裝設計也很讓我滿意。拉球、吊球和殺球很舒服,尤其是殺球,站在後場時,總想發力————儘管我並不是暴力男。接殺時不如Ti99來得輕快自如,另外在網前搞小動作也不是很順手(這主要是我力量還不夠,不能怨球拍)。
4.vtzf ltd,為了用好它,我最近不很用功的練了練力量。說自己力量大增鬼都不會相信,但還是能揮舞著vtzf lt打上四五局雙打了————與剛剛接觸它時大大不同。應該說這是一支非常不錯的球拍!以我個人的感覺,vtzf ltd的中桿幹極為出色,很容易借到力,殺球威力確有提高(我請了一位專業球手站在對面接殺,為我比較vtzf ltd和Ti99的區別。他也認為使用vtzf ltd時球速明顯要快一些)。但它還是太重了(僅對我個人而言)!不只是整體份量太重,平衡點也太高,感覺拍頭很沉。用它打球不僅身體累,心也累————尤其是防守的時候總感到自己笨手笨腳的。當然,假如我的力量再強一些,這些不適都不會存在,還是自身的原因。本來嘛,這支拍子又不是為我設計的。我不應該因為自己過於吃力而指責這支球拍。我有時會癡人說夢般的假設:把vtzf ltd的中桿切下來,換到Ti99上。那將會出現一支我最鍾意的球拍!
5. BRAVE SWORD 10,揮動起來感到很輕鬆,平抽擋時很有信心。在防守時也很舒服,甚至會故意把球回到對方適合進攻的位置然讓對方殺球,藉此體會防守的樂趣(您說這算不算受虐狂?)。但是BRAVE SWORD 10依然沒解決中桿太“木”的弊端,另外殺球不像Ti99那樣紮實穩定。也許是拍框的剛度不夠吧,那麼破風框大概都會這樣子,不好強求。再說這是老婆大人所賜,我不能也不敢講它的壞話
6. MX-80,好東東!絕對好東東!我手裡這支MX-80是台灣生產的CH版,到目前為止我只用它打了四五次(有點捨不得用了,害怕瘋狂搭檔給我再來一下)。中桿上的標記雖然仍然是NanoTec,但似乎比Ti99“彈”了許多,用起來非常輕鬆。球拍的重量和平衡點很適合我。總體感覺這是一支很全面的球拍。當然,殺球還是比不上vtzf ltd和Ti99(你咋就那麼貪心呢?啥啥都想要),也許最大的可能就是我還沒能完全掌握它,畢竟只用了幾次而已,不便過多評價。
好了,羅羅嗦嗦講了一堆廢話,也該打住了。在下祝羽球共和國的朋友們每天都快樂。
哦對了,我打算明年去台灣旅遊,屆時老婆大人有可能再為我買球拍(也有可能是白日夢)。諸位朋友,去哪裡買更合適呢?
Re: 球拍亂彈(即不會評也不懂測)
感謝分享,明年到高雄市可以到這家看看,我算是常客,一家三口的羽球裝備都在此店採購,算高雄區價錢最合理的店家了,提供參考。
http://www.victorsport.com.tw/distribut ... t_229.html
http://www.victorsport.com.tw/distribut ... t_229.html
Re: 球拍亂彈(即不會評也不懂測)
謝謝指點!jamie77tw 寫:感謝分享,明年到高雄市可以到這家看看,我算是常客,一家三口的羽球裝備都在此店採購,算高雄區價錢最合理的店家了,提供參考。
http://www.victorsport.com.tw/distribut ... t_229.html
Re: 球拍亂彈(即不會評也不懂測)
很感謝你的心得分享,在此提一些想法供你參考,VT-ZF系列一班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重頭拍,難以駕馭,手感重,打不動等等,但是我個人希望大家能多一點認識VT-ZF系列,我個人擁有VT-ZFI,VT-ZFII及VT-ZF-LCW,VT系列,若你想駕馭他,你不能一直亂始猛力,ZF球拍如同一支良駒,用不對,他會讓你受傷,你要先跟他做朋友,了解他的特性,用隊力量,他會輕鬆愉快如你所願,由其ZF-LCW,擊球特別快,準,猛。
Re: 球拍亂彈(即不會評也不懂測)
多謝指教!非常感謝!Chien 寫:很感謝你的心得分享,在此提一些想法供你參考,VT-ZF系列一班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重頭拍,難以駕馭,手感重,打不動等等,但是我個人希望大家能多一點認識VT-ZF系列,我個人擁有VT-ZFI,VT-ZFII及VT-ZF-LCW,VT系列,若你想駕馭他,你不能一直亂始猛力,ZF球拍如同一支良駒,用不對,他會讓你受傷,你要先跟他做朋友,了解他的特性,用隊力量,他會輕鬆愉快如你所願,由其ZF-LCW,擊球特別快,準,猛。
Re: 球拍亂彈(即不會評也不懂測)
多謝分享心得
小弟也是買了ZFII跟ZFII-LCW JP(目前使用4次)
同樣的感覺在新的ZFII-LCW出現
剛拿到打起來聲音就是不對,球拍震手,很多球吃不到力的感覺
但是ZFII打了一陣子這些感覺已經消失
變得很順手,聲音對,震手感消失
難道這就是開桿了?
不然對開桿這名詞實在不懂意思
小弟也是買了ZFII跟ZFII-LCW JP(目前使用4次)
同樣的感覺在新的ZFII-LCW出現
剛拿到打起來聲音就是不對,球拍震手,很多球吃不到力的感覺
但是ZFII打了一陣子這些感覺已經消失
變得很順手,聲音對,震手感消失
難道這就是開桿了?
不然對開桿這名詞實在不懂意思
Re: 球拍亂彈(即不會評也不懂測)
多謝關注!“開桿”一詞似乎發源於這邊。曾有球友解釋過,但太過專業,我記不大清楚了。大致的意思是新球拍的中桿通過反复變形和恢復使得聚酯分子的排列什麼的發生一些變化(更加緊密),可以讓中桿更彈一些。手感好一些。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我們的教練(專業選手)簡單的告訴我們:新球拍用起來不舒服,打斷兩根線後就好了。kevinlee 寫:多謝分享心得
小弟也是買了ZFII跟ZFII-LCW JP(目前使用4次)
同樣的感覺在新的ZFII-LCW出現
剛拿到打起來聲音就是不對,球拍震手,很多球吃不到力的感覺
但是ZFII打了一陣子這些感覺已經消失
變得很順手,聲音對,震手感消失
難道這就是開桿了?
不然對開桿這名詞實在不懂意思
致敬!
Re: 球拍亂彈(即不會評也不懂測)
呵呵,我還記得曾和樓主討論過勝利的拍ˊˇˋ
對於慣性更新裝備的球友來說
每支球拍每雙鞋背後都是一連串的現在進行式
VT系列我目前有4u的ZF
我自己因為前面有過NRZS的磨煉
拿這支時覺得非常好上手
感受最明顯的就是球被瞬間加壓初速度很快
但是論球質和末速度還是不及3u的NRZS
有關開桿這個名詞
的確這名詞存在
但是我個人認為球拍沒有很難開桿這樣的事情
卻有很難上手的狀況
所以我是認為新球拍拿到手的磨合期間
開桿只是一個小階段
大重點則是人和球拍球線三位一體的彼此磨合調整以達到最佳化
就像駕駛一輛之前沒開過的車子時
要先調整駕駛座椅背仰角跟前面空間、試踩油門跟煞車,依它們的靈敏程度來決定去用多少力氣來踩來踏。
而溫熱引擎,只是其中一個必然發生的小環節而已
對於慣性更新裝備的球友來說
每支球拍每雙鞋背後都是一連串的現在進行式
VT系列我目前有4u的ZF
我自己因為前面有過NRZS的磨煉
拿這支時覺得非常好上手
感受最明顯的就是球被瞬間加壓初速度很快
但是論球質和末速度還是不及3u的NRZS
有關開桿這個名詞
的確這名詞存在
但是我個人認為球拍沒有很難開桿這樣的事情
卻有很難上手的狀況
所以我是認為新球拍拿到手的磨合期間
開桿只是一個小階段
大重點則是人和球拍球線三位一體的彼此磨合調整以達到最佳化
就像駕駛一輛之前沒開過的車子時
要先調整駕駛座椅背仰角跟前面空間、試踩油門跟煞車,依它們的靈敏程度來決定去用多少力氣來踩來踏。
而溫熱引擎,只是其中一個必然發生的小環節而已